即将启程探察甘肃文县尖山乡小学
本周三我将随同香港乐善基金会吴会长、乐善基金会贵州办凌主任,取成都转飞九寨,再乘车前往甘肃文县尖山乡,探察灾后的尖山小学,协助吴会长、凌主任与当地商谈香港乐善基金会援建的可行性。
文县尖山乡小学是我们大本营789mm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由789联系当地并推荐给香港乐善基金会援建的。
仁而爱人 乐善不倦(川甘行)
几年随着乐善行的队伍到过许多贫困落后的地方,见到了“各种各样”难以置信的情景,为农户家庭的困苦生活心酸之余,更是心疼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们。
这次去的地方是“512”地震重灾区--甘肃文县。国殇日沉痛的警笛长鸣声犹在耳边,去的路上心情也更加沉重。
航班于中午到达成都双流机场。两个多月过去,成都的天空碧蓝如洗,街头的行人步态从容,全然没有了两个月前人心惶惶,四处奔逃的影子。也许,灾难笼罩在四川上空的阴影已经完全消散了。怀着这样一个乐观的念头,用了顿简单的午餐,匆匆去了趟安县灾区。第二天一大早与吴会长\小凌又踏上去文县的旅程。
早上八点,前一天便出发来九黄机场的文县尖山中心小学杜校长,已经在机场等候多时,坐上他们派来的车,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文县。其间有经过很多名胜古迹,如川主寺、泯江源、甘海子、九寨沟,风景如画,山路平坦地往前延伸,起初,如是旅游这趟旅途一定是享受。可惜的是,因为行程紧凑,并未作过短暂的停留,全部过门而不入.....
车出九寨沟县城不久,从双河转入白水江河谷甘肃方向,道路的状况开始变得糟糕。路上沆沆洼洼,地震时山体滑坡,路边堆积的障碍物使道路变得狭窄。
走走停停,一点半才到达文县,与县教育局有关领导会面午餐和简略的沟通后,便又启程到这次的终点--甘肃文县尖山乡小学。虽然尖乡小学距县城只有70公里,其间却要翻越一座海拔高达两千米的高楼山。刚出了县城,便绕着盘山公路,在大山里盘旋而上。经历了无数的陡坡,两小时后,我们到了尖山乡小学。
曾试过想用精准的语言来形容到达尖山小学的心情,最终发现只是徒劳,我当时的心情非常复杂,现在回想起来,除了眼前的狼籍,已回忆不起任何东西。也是到了尖山小学,我才知道,成都的从容,安县的坚强,都是建立在全国聚焦的基础之上。他们在全国人民看得见的地方,包括文县县城的面貌都被媒体传送到大众的眼睛里。而尖山乡,这个国家重点扶贫县里的特困乡,人均年收入仅有613元的地方,饱受自然灾害的摧残后,一如以往的几千年,,几乎被人们所遗忘。
一路听着杜校长的介绍,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春旱秋涝,夏季又多降冰雹、暴雨,没有开垦的山地占了全乡总面积的70%,河流湖泊10%,而以农耕为生的5799农民,能居住劳作的平地便只有20%,生活条件之艰难可想而之。地震之后,农民的生活起居不少还在搭建在农田路边的帐篷里,照常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他们平静的脸庞上,已看不出灾难给予的伤痕,却让我们更为佩服这份坚强。
暑假期间,尖山小校除了二个看守老师空无一人。虽然看不到那些孩子,透过那些残垣断壁,我们仿佛也看到了地震时孩子们惊恐的眼神。学校的教学楼已经全部崩塌,在一块断壁之上,还留着一面覆着灰尘的黑板,滚落的石头占满了通往原校舍的阶梯。简易搭建的乒乓球台曾经是孩子们唯一的娱乐,然而那道深深的裂纹昭示着地震毁了他们的快乐的同时,也许还会毁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力。在一个木棚子下面,留有几口污黑残缺的小灶,我原以为那也是地震的“杰作”。校长说,地震前,孩子们就是用那个灶给自己煮三餐的饭菜。难以置信,他们以前竟是在那泥巴糊成的小灶前自已动手生火做饭?
无论我如何惊讶,这是事实(一直学校都没能力建学生食堂),两三个学生共用一个小灶。下课后,他们便是在这个四面敞风的破棚子底下做饭,做作业,温习功课。校长是个很憨厚的人,言语间不时流露出对学生们学习条件艰苦的忧心。无意要颂扬他,也许无论谁每天身处废墟里,望着可怜的学生,崩塌的学校,恐怕都会为学校和学生的未来而忧心。
一处扎着很多帐篷的地方,我们看到用篱笆围了起来,两根长长的竹竿支起一块红色的牌子,走近看,上面写着:文县尖山乡帐篷小学。这就是地震后学生们学习的地方。几十个蓝色的救灾帐篷紧密地扎在一起,篷底溅了厚厚的泥浆,上空一面五星红旗高高地飞扬。
从校长那里,我们了解到更多,尖山小学是乡中心小学。全乡十个行政村的孩子大都在这里学习,村与村之间没有交通工具,最远的一个村离小学有25公里路,学生们要走上一天。通常的情况是这样,前一天大清早,学生便背着一周的粮食出发,到达学校天已经黑了。
条件的恶劣远不止于此。到目前为止,离开学不到三周,县里承诺的临时板房教室在我们离开时还未落实,而学生住宿的板房更无从谈起。
为此,当务之急,吴兆伟会长即时以香港乐善行基金会的名义,承诺入冬前捐赠棉被和防潮胶布给学校。帐篷都扎在农田里,潮湿的地气或许会让孩子们染上风湿等其他疾病。
然而,这都只是应急措施,现在已经是夏末,渡过一个秋天,学生们又如何安然能在简陋的帐篷里渡过严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2 12:43:5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