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nter]
二胡:由胡琴发展而来,曾被称为胡琴或南胡。流传之广
非其它乐器可比。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是我国主要的拉弦乐
器之一,在独奏、民族器乐合奏、歌舞和声乐伴奏以及地方戏
曲、说唱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是现在流行最广的乐器之
一。
二胡 二弦
二弦:我国古老的拉弦乐器。历史悠久,形制独特。流行
于闽南和闽西一带的福建二弦,用于“南音”、“笼吹”、
“八乐”、“十班”和“锦歌”等民间器乐及民间唱奏形式的
演出。
福建二弦与宋代奚琴在形制上极为相近,特别是两轴置于
琴杆右侧,为同类型拉弦乐器所独有。福建南音是唐代流传下
来的古老乐种,二弦也是奚琴遗制流传至今。福建泉州开元寺
(初建于唐代,明代重修)紫云殿斗拱乐伎木雕中有演奏二弦
的飞天形象。
奚琴 胡琴
胡琴源于唐代的奚琴,北宋,出现用马尾弓拉弦的胡琴,
是当时主要的拉弦乐器,据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马
尾胡琴形状长柄、无品、音箱梨形、两弦,琴头上镶着龙首,
用马尾弓拉奏,曲声抑郁。北宋元丰五年(1082),驻守在
北部边疆的宋代军队中,就已广泛使用以马尾做弓弦的拉奏的
胡琴。
中胡:“中音二胡”的简称。民族乐队中二胡族的中音乐
器,在二胡的基础上改革制成。琴筒较二胡大,琴杆比二胡稍
长,琴弦比二胡弦粗,音色浑厚。是民族管弦乐队不可缺少的
乐器,常担负中音声部的演奏,亦可独奏或参加重奏。
中胡 高胡
高胡:“高音二胡”的简称,即广东音乐中使用的粤胡,
在广东也称为“二胡”或“二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二胡
改革而成。它的琴筒比二胡小,定音比二胡高四至五度,所以
称为高胡。高胡音色清澈、明亮,富于表现力,是民族乐队中
二胡族的高音乐器,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地方戏曲及歌
舞伴奏。
低胡:“低音二胡”的简称。民族乐队中拉弦乐器组的低
音乐器。在我国民族管弦乐合奏中,一直缺少优良的低音乐器。
以前民族乐队多用广东音乐中的秦胡(与今日秦琴相似)来拉
奏低音。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音乐工作者才开始制低胡,
但目前仍不够完善,还在继续改进中。
低胡 革胡
革胡: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低音拉弦乐器。五十年
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1926~1980)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
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故此称为革胡。以后又经过不
断改进,如今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低音拉弦乐器。
京胡:原称“胡琴”,最早也称“二鼓子”。京剧的主要
伴奏乐器,其名也是因用于京剧伴奏而得。
京胡 京二胡
京二胡:又称“瓮子”。在二胡的基础上,为适应京剧音
乐的需要而创制的中音乐器。音色圆润、浑厚,音量宽大,主
要用于京剧伴奏,是文场乐队的配奏乐器,与京胡和月琴一起
合称三大件。
坠胡,又叫“曲胡”或“二弦”,是河南曲剧和山东琴书、
吕剧等的主要伴奏乐器。
坠胡 椰胡
大筒:又称“花鼓大筒”。形似二胡,因琴筒比二胡筒较
大较粗而得名。流行于湖南各地,是湖南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
器。至今已有300年历史。
板胡:又称“梆胡”、“秦胡”、“胡呼”、“大弦”和
“瓢”。是梆子腔、乱弹腔各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音色明亮、
高亢,常用于独奏、合奏,也用于曲艺伴奏,如兰州鼓子、道
情。
板胡 椰胡
椰胡:又称“潮提”。潮州音乐中称“冇弦”。流行于广
东地区,是广东戏曲、曲艺的伴奏乐器。
[/cen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