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查看: 1233|回复: 0

在那遥远的地方--海拔4300米的故事(三)

[复制链接]

68

主题

336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4890
发表于 2002-11-21 11: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海札记唐蕃古道系列) --高原牧区医生的故事 影片帕米尔医生很有名. 相信许多朋友会和我一样,对藏族牧区中医生真实的生存状态会很感兴趣吧. 在到玛多的车上我就开始听一位汉族医生讲起了他的故事. 我被感动了,所以我才会继续追踪到花石峡去继续采访他和其他牧区医生的. 花石峡镇新任的党委副书记就曾是这样的一位汉族医生. 卫校毕业后,他就分到了玛多乡村的牧区. 九七年他来到了偏远的扎陵湖乡卫生院,一所负责五个牧业社的医院竟然只有价值不足两百元的药品. 作为正式的医生,是他自己找车,垫款买进了五千元的药品和器材. 车只能开到几公里外的路口,三月外面的积雪足有尺厚,是他自己趟着雪把药背过了木桥.背了进去. 许多贫穷的牧民甚至根本没有能力付医药费,如此造成的亏空就只有他们医生来承担了. 到他离开扎陵湖的时候,还有千元的药款没能收上. 这里作为医生除了救死扶伤,他还要负责一个半牧业社的各种工作. 没有到过高原牧区的人是不会知道这里一个乡队是如何之大的. 冬季在做学龄前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时,一个人就需要要骑马在草原上走两个多月的时间. 牧民们是住的如此分散,家近的相隔三五公里,远的甚至要骑马跑一天都不能到达. 黑海边一个二队,从西到东,骑马要跑整整两天. 期间还要过沼泽,翻雪山.上山骑马,下山牵马. 海拔超过了五千米的巴颜喀拉山垭口对他们的出诊也是一种挑战. 牧区有一句话"上山不骑马不是马,下山骑马不是人". 风雪过后山谷阴面的积雪可以深到埋没了马匹. 常常会早上六点就要出发,晚上九十点才能骑马走到. 当医生的几年,也是他在马背上过的几年. 除了连续几个月背着药箱下帐外,病人就医是没有时间的,深夜都会有病人家属来敲门找医生出去看病. 一位黑海边六十多岁的藏族老阿奶.曾摔的两处骨折,两处错位.家人来叫.而他的药品用完了. 十一月底外面已是零下三十多度,夜里一点多他才和家属骑马赶到. 没有材料就自己做夹板,没有麻药就用人来按着来接骨复位. 贫穷的牧民家里没有多余的被褥,当夜他就凭着一块薄毡,盖上一片帐房布过的不眠夜,后来用火烤了一个多钟头他的嘴唇才不再哆嗦了. 从他那里还知道了一个偏方,就是当没有药品时他用来治疗牧民外伤溃烂的办法. 用刀割去烂肉,用干净些的白砂糖直接糊上去.据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牧区的医疗条件如何从此可见一般. 作为医生,一个人必然要不断孤独的走在四季的高原牧区中. 他在死过很多牛羊的沼泽地中迷过路,马的半身都曾陷落在沼泽中. 在山岗上遇到过危险的独狼. 黑海边,从肚带松后的马背上摔飞下过,他还紧抓住马的缰绳不松,乱石堆上与惊马斗争着,肋骨被马一脚踢断过. 是藏民把凹陷性骨折的他换着背到几公里外的家中.醒来后还要自己忍痛去接骨. 更危险的还有牧民家的藏狗,他们下帐都曾要带着枪或者打狗棒. 这些凶恶的藏狗甚至有把当地藏民肠子都咬出来过.要不是主人冒险抱住了狗,那个藏民绝对会被咬死, 甚至一位妇女起夜踩住了自家的藏狗都被咬伤过. 不久前,一头独狼夜里来偷羊,竟被那家的四头藏狗活活咬死,扒下的狼皮上竟然都是牙孔了. 最凶猛的藏狗甚至可以挣断粗粗的铁链,为此只好连前腿都要另外绑起来的. 藏狗可以跃过马背咬到上面人的咽喉,而且撕住后就会绝不松口的. 听起来就好恐怖,可这些也都是牧区的医生每天要面对的. 最让我们医生感动的还是藏民们对他们深厚的朴素情意. 九五年化雪的季节,一次为了包队的基层整建工作,他从当地的苦末陇娃返回时,去时山谷中很小的水流因化雪而成的山洪变地很大. 人已经无法淌过去了.我们的医生找到一根帐篷秆子,准备以撑杆跳的方式跃过这条四五米宽的小河. 但他还是掉到了河里,并且被水冲下了近百米之远,强烈的求生意志让他爬上了河岸. 高原上冰冷的河水和冷风已把他快整个冻僵了. 远处牧业社的社长看见了.和藏族的小伙子都跑过来了. 医生这次是被扶进了藏族的帐房. 社长和他的藏族妻子帮我们的医生脱光了衣服,用雪擦过了,热茶灌下了,牛粪也被点起来了. 更是在他身上盖上了足足十二床崭新的毛毯. 人是渐渐缓过来了,但爬起来后还有工作在等着他. 为了能让他穿上晾干的衣服.那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藏民竟然做了一件另我们医生至今还感动不已的事情. 从他身上扒下的湿衣服竟然被他们挂到了帐房外挂经幡的主绳上. 那里可是藏民家中最神圣不可亵渎的地方,除了经幡和隈桑的盆子外,可是从来不能用来挂衣物的. 女主人用藏语解释的"没关系,光身子进出都不方便"更是让我们所感动. 晚上晾过的衣服又被搭到了同样有着神圣火神的炉火上方. 我们的汉族医生被感动了,自此他决定了将留在这一方异常艰苦的高原上. 此后高原上留下了一位医生,现在小镇也多了一位汉族的党委副书记. 医生在这里救死扶伤,贫穷的牧民们也给予了他们太多的尊重和感动. 除了活佛,牧区最需要的并不是干部,而是医生. 牧民家里娶亲,当地的活佛一般是会被让到最尊贵的位置上,即帐篷内右手最上方的位置. 可作为白教传人的活佛和老乡竟也会把他硬按在与活佛并列的位子. 走进交通不便的牧区,县乡干部们除了清茶和糌粑,不一定能在贫穷的牧民家吃到手抓肉的. 可作为进去的医生,每次他都会得到最厚最好的毡垫睡,次次都会有手抓肉被拿出来. 甚至一位扎湖边住的老阿爷,在乡里书记进去时把抓肉收了起来,他来了马上就端了出来. 一次次的被感动. 淳朴的藏民为感谢救助过他们的王满巴(藏语的医生). 除了会送来整羊,甚至会在他们下帐时作出"出妻让女"的举动. "我们家老婆(女儿)漂亮不,有男人的本事你就去",可以想象藏语是怎样说的. 他们会把妻子推倒他的旁边,把女儿有意识的安排到他身边去睡. 虽然我们的汉族医生都拒绝了,但这种朴素的情感还是会感动到许多的人. 这里是贫瘠的,需要每个人做出太多的奉献. 我们曾经的医生,结婚十年,妻子在西宁,女儿已经有三年级了. 他都没有让妻女上过这里.只是不想让她们看到那种曾经吃冰卧雪的日子. 自己为这里付出了十年,但绝不会让孩子再到这里.很朴素也很真实的心声. 弟妹都没有正式工作,可他每年都还要从不多的工资中去捐助那些牧民. 为了工作,父母病重都没有请过假,妹妹结婚都没有回过西宁,这次还是拔下点滴,带着感冒回到的花石峡. 我相信一切都是真实的,在这里,在这遥远的高原,我们的许多基层干部对生命的本意都看的比较清. 为了证明或者比较,我又走进了国道边的花石峡医院. 这可是裁撤了各乡卫生院后所成立的一所地区性医院. 横竖各一排白墙红瓦的平房就是一座醒目的医院. 李院长也是汉族,和我们的王书记都是卫校的老毕业生. 学西医的李医生同样是家和妻儿也都没有在这里. 聊起了这里的医疗条件,太艰苦的环境和用人机制使县医院都留不住人才. 可这里23位工作人员中还是以汉族医生居多. 曾经医院连一人一张凳子都无法保证,连电话和取暖的煤都用不起的. 更不要说有救护车和其它医疗设备了. 县里财政紧张,医生的工资只能发90%,剩下要自己想办法. 可这里往南面就是被司机们称为鬼门关的5080的山口.青康线上不断会有发生急性肺水肿的病例. 去年光这里就因高原反应死去了两位. 医生和医疗队还得轮换着走进牧区.最远要到西边百公里外的野牛沟. 许多牧民们是如此的贫困.以至他们为了使牧民能够就医而主动降价,挂号费一元,打点滴两元. 此外收不上的医药费还是得医生们自己去垫的. 这里没有绝对无霜期,年均气温可是零下四度. 艰苦的环境下他们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后来还是一位在国外的藏族喇嘛在考察后支持了他们.他们列出了十二万多元的设备采购清单,而对方给了十三万元.这样医院才有了制氧机等必要的医疗设备. 那位喇嘛也是很可敬,据说三年里来过这里三次,却一直穿的都是同一双鞋子. 能捐出了十三万元,到这里来回却都是搭乘颠簸的班车. 他们记忆最深的就是在接受对方十三万元的捐款后,医院方一共用了三十六元在西宁请谢的那位喇嘛. 每人就是一碗面条. 还有好多他们认为很平常的故事,可对于我们这些生存在大城市中人们,那仿佛是另一个世界中的故事. 我再次被深深感动了,这就是生活高原上一群真实和可敬的人们. 祝福我们生存在4300米高原牧区上的各族医生们! (待续) --海拔4300米的高原兵站 --这里的高原不只是牧歌式的蓝天.白云,雪山和羊群.
一起把zn和fb进行到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大本营户外活动俱乐部 ( 湘ICP备2020024261号 )

GMT+8, 2025-1-11 16: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