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时,朦胧醒来,匆匆梳洗,飞速开车到公司楼下,用喇叭唤醒沉睡中的保安,到停车场把我的小威换成公司的大别,再飞速赶往30公里外的老家。缘何如此奔忙?是因为我们家的长子嫡孙--我的堂侄子,今天要举行婚礼了! 老家在市中心的东部海岸,是一个客家围村,本来是世世代代种田,但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老家的人们于是渐渐地告别了田地,步入了小康。 父亲少年离家求学,然后在外地工作,我没在老家出生,也没在老家长时间地生活过,所以,虽然号称是客家人,但对客家风俗,客家婚礼还是不太熟悉,尤其是全程参与,这可真是头一回,别说,还真的挺兴奋! 半小时车程,到达老家,把车放在停车场上装饰,走进堂哥家,早我一步的姐姐已在为堂侄子做头发了。据说,按最正规的风俗,做头发的人选是很有讲究的,要什么出身好,嫁得好,生孩子多。。。。。而且,过程也非常地繁复,但如今时代变了,化繁为简,也就将就了。 肚子饿了,赶紧找吃的,为祭拜祖先以及接待道喜客人而准备的的汤圆还在大锅里煮着,正在失望,回头一看,哇!景象如下: 这种食品在我们客家话里称为“粄”,一般是春节做的食品,除此就是婚礼或满月酒上给来宾的回礼,用糯米粉和粘米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而成,甜味,松软,黄色的是没有馅的,底下红色的则是芝麻做馅,本人觉得比没馅的更好吃些。 其实,粄在婚礼里面最重要的角色,是新娘家的“茶礼”,必须用竹子编成的“箩镉”盛装,从新娘家出门时,要由新娘的女眷亲属(这角色客家话称为“送茶嬷”)用扁担挑到车上,到了男家,则由新郎的家的女眷亲属挑到屋里,然后在挑到车上,到了酒楼,再挑到酒楼里,最后再用红色的塑料袋分装,送给每个婚礼上的来宾。第三天新娘回门,娘家也还是要给准备一定数量的粄,让新娘再送回婆家。
客家接新娘的风俗据说很多很多,但如今都已经简化而且有些大同了,照例是在门口唇枪舌战、讨价还价一番,要不就新郎唱唱歌,干点力气活,但这次倒好,有我这能说会道的姑姑亲自上阵,姐妹团在言辞上固然无招架之力;力气活呢,我们也派出充满朝气的俩小小少年代替新郎完成了,没费多大劲,攻门胜利,然后新娘家人扰嚷一轮,出门吉时到,新郎新娘下楼咯! (新郎小时候可是个皮肤白净白净的孩子,但青春期没有注意,对青春痘们太过亲热,也太过心狠手辣,以至于转变成如斯模样,有点遗憾吧!但没关系,这孩子脾气好,也上进,这就足够了。新娘是新郎的大学同窗,也是个客家人,挺温柔的。) 车近村口,车队最后一辆车扔出一串串鞭炮,劈啪之声传递着喜讯,村里的老老少少于是都跑出来看热闹。 客家婚俗,新娘在屋外必须打大红色的雨伞,新郎则必须打黑伞,但顶上用红布扎一红花,带子在伞的两边垂下。下车之时,由男童为新郎踢门,女童为新娘踢门,称之为“踢门轿”,也许是由旧时踢轿子演变过来的吧。 下了花车,新娘的脚是不能直接接触地面的,过去据说是有新郎背回家去,如今呢,则成了这么一种做法:用两个笸箩,正中贴着红纸,新娘的脚就踩在上面,每踩一下,就由一位嫂子把笸箩移向前去,就这么一下一下,如其说走路,不如说移步,没不过,这也就让婚礼有了看头:孩子们在旁边起哄,老人们在周围指点,姑娘们在悄悄羡慕,小伙子们在善意地逗趣...... 进了婆家门,先入新房,稍稍歇息,即下楼给长辈敬茶。 关于敬茶,虽是深圳客家,也每处有不同的规定。以往敬茶,都是给辈分高于自己直系长辈,或者是父母同辈中年龄大于父母的,即大姑妈、大舅等。可这次不一样,嫂子说,辈分比新娘新郎大的直、旁系亲属,他们都得奉茶,就这样,一不小心,我这最最小的姑姑(新郎的爸爸,我的堂哥已经是花甲之龄哦。),意外地享受了新人的奉茶。我的第一次哦!幸福啊!美妙啊!味道好极了! 敬茶完毕,时已正午,院子里摆开了流水席。饭菜从外面不知道啥地方做好了弄来的,院子内外都摆开了。碗筷和饭菜是同一个地方提供的,白色,没有任何特别。听父辈们说,当年老家办喜事,餐具可得尽量讲究。虽然都是粗瓷,但也要花纹精致,尤其用得多的,是鱼纹的盘子和碟子。小时候暑寒假回老家的时候,我家碗柜里就摞着许多,大人们说,这是我爷爷从国外回来迎娶奶奶的时候特意订做的,后来也常常被借用在各家的喜宴上。但待我长大,也就剩下寥寥十数个,放在杂物房里,老家的伯父并不让动,但为了纪念,我还是悄悄拿了几个,收藏起来。 老家客家菜,和广东其他地方的客家菜大体相同,味道比较重,但也有其特色。因为临海,所以会有比较多的海味入菜,比如这四盘菜里,就有一盘是烧鱼肚。但这师傅做得并不正宗,把什么内脏等随便混在一起,不好看也不好吃。事实上,这道菜是我老家团年饭中必不可少的,主料是干鱼肚(炸过的大海鱼肚子,价格在数百元至数千元一斤,一般我们买的是900一斤的,但由于很干,用不多的一点发开即可做一碟,成本不算太高。)把干鱼肚发好待用,然后用干元贝、鸡肉、猪肉、大白菜熬出高汤,然后再把鱼肚放入,加入适量的生姜去腥,煨煮入味,再放入香芹、小葱,烧煮即可。鱼肚爽口,汤汁鲜美无比,真是菜中上品。 菜一般有九样,陆陆续续地上,陆陆续续地吃,为了美观,也就先拍了这四样,除了方才介绍的鱼肚,还有白切鸡、酸梅鸭、冬菇焖肉、清蒸鱼、芋头扣肉等等。汤是没有的,客家人和讲粤语的广东人不一样,汤并不十分重要,但也有几样客家汤是让我永远喜欢的,留待在以后的文章里介绍吧。 流水席过后,大家都稍做休息,也就要到镇里的酒楼去准备晚上的正式婚宴了。 婚宴是大同的,没有什么客家的特色,也就不必细述了。 婚礼是忙乱的,无论之前做了多么周密的准备,总会有这样或那样意料不到的事情,以后补写吧,这让我想起来刘心武的《钟鼓楼》,写的也是婚礼,只是场景换成了北京。其实,哪里都一样,两个人的事牵动了无数人,尤其是家里人,在这一天里都得会紧张而忙碌。时近午夜才回到家,新郎新娘自不用说,我这迎来送往的姑姑倒是累得快要趴下了,累并快乐着呀! 以一张新人交换爱情信物的照片来结束,谢谢耐心看完本文,也祝福这小俩口幸福美满!永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 13:43:0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