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我们大本营老区爱心助学考察行就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回深几天,那山、那水、那人都不时浮现眼前,心里依然是那样深重,就象上了一块砣,解不开,也化不开。
面包车刚出巴马县城,青山、秀水、薄雾、若隐若现的山村小屋惊现眼前,一幅典型的写意中国山水画。此景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对居住在水泥森林的我们,一切是那么新鲜,车行其中兴奋不已,停下车来,大家疯狂地按快门,生怕这一刻从眼前溜走。拐过盘阳河,路况便渐显恶劣起来,车子就踏上了一条更为崎岖的进山道路。车子像醉汉一般,在山间小道上左右摇晃,不断的遇到“S”、“V”和 “U”形180度的超级大回转,悬崖似乎就在脚边,不时看看两边陡峭的悬崖,真叫人心寒。天堂美境就已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大山,本来一直叽叽喳喳的我们也不敢作声了。面包车缓慢地爬行,又艰难地冲上山又冲下坡,我们的心也随着提上去,跳下来。走了近二个小时才到达入村的路口,村小的谭主任和一位老师已经在这等候多时了,而后面这碎石铺成的村间路,师傅再怎么也不愿走了 ..............
对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地的当地人们来讲,恶劣的自然生存条件和大山如同一道天然屏障,阻隔了他们通向摆脱贫困的道路。这里是他们生命的起点,也是终点,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看到过外面的世界。自然,孩子或成了他们摆脱贫困的唯一希望,而读书则是大山里孩子的最好出路。考察革命老区贫困儿童的教育情况,也正是这次巴马之行的真正目的。
考察活动虽然只进行了短短的二天,但我永远记住了巴马、东山、凤凰、文钱、弄拥、弄王这几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地方,永远记住了秀美壮阔的大山,永远记住了村民朴实的笑容,永远记住了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 活动走访了几位贫困的单亲孤子。每位都有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看着孩子们因为营养不良而瘦小的身躯和发黄的头发,心里不禁一阵心酸。每当拿起相机屏住呼吸时,我明显感觉到我的手都是异常的沉,生怕庸俗的快门闪灯打扰的了他们的宁静。在山里瑶村一对姐弟因为父亲早亡,家里只得姐弟和母亲还有一个年迈的奶奶,无钱供养两人读书,13岁的姐姐只好自己在家务农,供养弟弟上学;弄拥小学一位一位孤儿(小道特别赠送了一本字典给他),母亲早亡,父亲外出打工近三年毫无音信,家中只有一个60多岁的奶奶带着他和妹妹,生存与上学,接下来的日子便可想而知了。
提到学生,自然不得不提到老师,他们甘愿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这片贫寂的土地上,一身清贫,无怨无悔。对于外界世俗物欲的诱惑,这无不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一间不到10平米的土房,你很难想象会是一位老师的家和办公室。感谢他们,坚守在中国教育事业最薄弱的地方,是他们托起了中国的未来与希望。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回到深圳放眼满目繁华,想着麦当当、肯得机里处处是花枝招展的“小皇帝”,而此刻,我们此行所见的那些小孩子,可能正衣衫褴褛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打柴、收玉米杆。他们眼里有着与城里孩子别无二致的灵气,我想信他们心里一定有着许多缤纷的梦想。但是,或许很快就会被艰涩生活磨灭殆尽;,或许注定一辈子他们都只在为果腹御寒而挣扎。
每一个孩子都是堕入凡间的天使,为什么天堂向左,他们却在向右?
而我们此行,对那片如乌云般漫卷的贫困来说,只是星星灯火。看得越多,越是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考察越是深入,我们越是感到自己要做的还有太多太多……
佛语有云:救一人即救世界。对于那些孩子来说,我们的一个,就是他的全部。 所谓的“生而平等”,在那里也许只适用于生与死这两个瞬间吧。而我们,也是有心而无力。
希望我们的所见所感,能引起人们对这个不时髦话题的些许关注。而对那些孩子的一点点帮助,我们深知并不能给他们铺平前路,但或许能燃点心中的希望之光。
命运的改变,一定不会只是出现在童话故事里。透过他们的眼睛,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些山里孩子,将会创造出奇迹。
更但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6 12:34: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