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伦狂奔(今夜写作业时在新浪看到的 作者 末桐)
半倚在飞机座位上, <<训练日>>以前看了一半,每个座位配置的多媒体娱乐系统正好有这部电影, 位置很局促,可坐在FIRST CLASS的旅客, 那是4万港币的豪客, 对这种消费没有兴趣.
想起庄子的<<逍遥游>>,747可能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鸟了,但和”击水三千,直上九万里”的境界,还是没法相比啊. 现在这只大鸟正飞在西伯利亚的黑色天空,如果在秋冬回程的航班上,还可以在晨曦中看到地面白色雪原和其它一切变成黑色的道路和城市。十多年前二十岁不到的自己第一次出国,从哈巴罗夫斯克坐火车到莫斯科,那时还是苏联,中国倒爷还不多,整整七天在荒原和森林中,因铁轨夏季的沼泽的浸泡,火车象一只船一样的摇晃,走廊里有浓烈的俄罗斯草烟的气味,阴郁的天气和同样阴郁的面孔,令人心情很闷,同行的苏联官员拿出招待的伏特加和鱼子酱罐头,当时苏联禁酒,这两样东西真可谓是罕世之物,但伏特加闻起来和医用酒精一个味道,中国人都不要喝,鱼子酱其他中国人都吃不消腥味,只有海边来的他和那个小官员享用一顿,回想起那人喜出望外地捧着整瓶伏特加,真是两眼放光啊。
那次以后的国外旅行,大多都是一个人走了,去了很多地方,LA,纽约,巴黎,伦顿,柏林,威尼斯,科罗瓦多峡谷,海德堡,莱茵河,伊斯坦布尔,吴哥窟,箱根,。。。。。。但每次都是因公务而成行,旅行只是事务外一两天的消遣。
这次,整整十天,将在不列颠岛上作纯粹的旅行。
睡了一共没有几个小时,习惯在出发航班上睡得很少。下了飞机,入境柜台后面竟是一个漂亮的阿拉伯女孩,很大的眼睛,很长的睫毛,头巾长袍,但纯正的伦顿口音说明她是在英国长大的,在伦顿集中了全英国大多数的阿拉伯人,印度人,华人,但现在9。11之后,见到一位阿拉伯裔的入境官员,仍令人感觉奇特。
先花11镑买了英国交通图,图示非常精细。TERMINAL外就是HERTZ,AVIS,EUROCAR的中巴接送点,坐车来到在网上预约后的HERTZ,国际驾照,信用卡,预约单,本来订了一辆FOCUS,但想到在旅游度假期间,万一找不到旅店,FOCUS太小没有尾箱睡不下,换了一部丰田的AVENSIS,本来就带了一个10度的睡袋,几天后确实也用上了一回。报了SUPER CDW,这是一种免责的车辆保险,左边开车,心里有点没底。果然,在拿到车才半小时,自己又有时差,左边会车的感觉还不大有,左边的反光镜就擦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垃圾车,砰一声,镜面倒撞在车窗玻璃上碎了,幸好我带了透明医用胶布粘起来,这样很难看地直到十天后回到HETHROW机场。
出了门,第一站想去WINDSOR(温莎堡),路线应该是上M4,但出机场的车太多,一个错道,上了A4,一路都没处可停,七转八弯乱开,在湖边的小镇路上好好研究了地图,,其实虽然路复杂,但每次主要还是自己犯错,明明想好的路线,过了几个转盘后,很容易开上错误的方向。
打住。
想先将自己十天的开车体会,在此先做交待。——当然首先,你必须懂英文。
1. 基本技术要过硬
在狭小间隙里倒停,在很窄的乡村公路上超越巨大的卡车或与之交会,在大流量的高速公路中行驶,都要有很好的技术和经验。
国内开车有很多不良习惯,不讲究行车驻车的准确性,不讲礼让和规则,都要改。
我看英国的老太太开车很多,她们的基本功会让我们中国很多年青人汗颜。
2.认真“背”地图,把地图的精神吃透,计划好路线。将路号按次序在一张小纸片上写好,注意图标上道路接口先后的细节,JUNCTION NUMBER,等等,还有一定要把每条路的两头城市的名字背熟,往往两个方向的路口都在一个环岛转盘里,在兜圈那电光瞬间必须非常及时准确作出决定。如果是决定是悲剧性的,在乡村公路上还可以掉头,如果是封闭路段,那裹在错误方向车流中的你,不知要多久才能回头,真是痛苦莫名。所以注意背字很重要,要反复重温,一个人坐在车里,口中念念有词,默颂数遍,方才开拔。
但就是这样,也只能大致保证少犯错误。最令人头痛的是穿城,每每一路明明白白的路标,一进小的,中的城镇就自动消失,而且大多数的时候,除了M打头的高速公路外,一般路都会穿城,我至少在4个以上城市里迷路,每次都要花半个到一个小时理清大脑,把地图都快看得眼睛出血。
3. 错了也不怕
就像刚才说的,错误是难免的,要在犯错误时调节好心情,不要再自责了,因为不是你的IQ问题,你毕竟是个遥远的异乡人。看到P点(临时停靠点)果断停车,马上看地图,This is your Bible!在环岛时如果一时看不清,宁肯转到一条看上去小一点的路上。
在城镇或乡村张嘴问!!英国人回答问路都是非常热心的。
4. 规则很重要
全时安全带。
注意在GIVE WAY标志下必须停让,环岛停让,一等没有来车,要迅速切入。
公路行车,注意超车后马上回到行车道,因为像在德国意大利一样,这里有的是Martin,Jaquar,Porche这样的跑车,宝马奔驰也比你快的多,还有最快的是摩托车,白天亮着灯,在各种不同的公路上在你身边呼啸而过,要千万注意。
停车要付费,一般有标志:Pay and Display, 就是在自动机器里根据想停的时间,投币取票,放在车前窗下,让监督人员可以看到。有一次,我没看到投币机,就停了走了,结果回来车窗上贴了红色的罚单。因为你是租的车,收到罚单也不用去付,可以一走了之,但出门在外,大家还是要建起中国人的信誉吧。
4. 加油和付费
0.74-0.78磅每公升,除了在苏格兰高地,在任何公路上都不必担心找不到加油站。都带小超市,到柜台前报上自己加油机号码付钱。全英国公路除了跨海湾大桥外,都不收费。
WINDSOR
是英国王室活动场所。
我把车停在河边,在早晨的阳光下,几只洁白的天鹅在河中悠然自得游着,在我给它拍照时,它们游得离岸上的我只有一两米远。沉默而高贵的样子,很有英国贵族的味道,可以让普罗大众近距离的观察,甚至可以让人们津津乐道于他们的小道花边,但心理和感觉上距离你非常遥远。
等到十点开门,门票价格不菲,一个50多岁头穿着整洁制服的职员给我们作导游,发花白但高个挺拔风度很好。在整个英伦之旅中,感觉历史在这里变成一种干净漂亮的放大了的工艺品。每个年代直至今日的痕迹都可以在建筑和藏品中找到根源,所有的实用价值在今天看来仍是令人信服。
我发现文明发展比较是一个有趣而严肃的课题。
虽然本人学知和历史研究相距遥远,但在国内外的游览见闻,使人明显感觉到,有很多东西被我们固有认识上误解甚至被人为的歪曲,如果我们不从大历史观,本着人文精神去传达另一种声音,是对过去和未来的不负责任,我们的视野会因没有纵深而肤浅,我们的认识因没有渊积而草率。
谈比较历史,最现实和重要的当然是中国和欧洲的文明发展比较史的研究。
在这个领域里,国人学者往往言必四大发明,热衷于史籍中搜寻中国在某项某项上比西方早多少多少年,难听一点,在很多芝麻杂碎中,有一种没落贵族的自恋情绪,而这种情绪我在印度和土耳其的人民中也有所感。
无可置疑,欧洲通过中亚这一桥梁,学习到了中国很多先进的发明创造,但至今我们的学术领域和国民意识中的逆向认识和内省是远远不够的,四大发明为最明显例子,其中纸和印刷术只被用于儒释的教义,而少见科学知识的传播,指南针在中亚商人和哥仑布的航船上才有了真正经济意义上的应用,但洋人的利炮出现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我们才知道火药是如何被别人用于征服世界的。
事实是中国的科技力自秦汉以降,到十九世纪,没有大的进步,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也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当我漫游欧洲,看到散布在整个南欧,北非雄伟的罗马遗迹,不列颠虽经战乱但依然巍峨坚固的城堡,大教堂,意大利的高超冶金技术在盔甲上的应用,西班牙舰队的青铜大炮,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这都发生在工业革命前,不由令人感慨,反过来看我们的文化遗产,五千年延续性的文明发展,除了一些皇帝的寝陵之外,几乎荡然无存。这么多的历史都已化为尘土。
有几件事令人印象深刻:
宁波镇海抗委(我的电脑打不出这字,奇怪)纪念馆,缴获的委刀仍锋利闪亮,而我们大明帝国将士的武器早已绣蚀斑斑,(明史中也有委刀坚利的记载),戚继光的部队是在长江流域招募的,武器应该也是在本地打制,说明长江流域即使在当时明朝最发达地区,冶金工业甚至不如日本。
就在温莎城堡的博物馆里,很无耻地展示着日不落帝国从全世界抢来的战利品,阿拉伯,印度的尤其琳琅满目,工艺都很精美,相应之下,中国来的只有一顶瓜皮小帽,注明是从圆明院所得,看这顶小帽,如我们中学课本讲到古代九重核桃雕刻术一样,繁细机巧,但也仅此而已,在功用和五金水平上和其它展品,尤其和英国人自己的12世纪以来的盔甲武器相比,令人气馁。
中国历史中有很多我无法理解的事情,中国人并非天生怯懦体弱,更不愚昧无知,为何300个西班牙人一役杀十万印第安人那样的力量对比悬殊,似乎也可用以对我们自己的描述。
以宋朝的综合经济力量不能奈何契丹20万人马;以明朝五六千万人口大国反被20,30万清军灭亡,这些好像与我们今天的中西对比的课题无关,其实都是玄机相通。
政治事件文化现象背后都有深刻的经济意义。
首先,中国的资源,尤其是人均资源量不足。
长江流域农业相对发达,但缺乏铁,煤矿藏,缺乏易于开采的建筑石料(中国多坚硬的花岗岩,而欧洲多石灰岩,片岩)和可以便利使用的水利资源,而黄河流域因五千年来气候变得寒冷干旱,黄河,沙漠化等灾害不断,这使无论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都无法建立大型的以铁器为主的工业部门。整个国家的供应链和供应水平是十分低的,国家的北面国防和京师居民的供应需从长江流域经运河补给,相对富庶地区因为承担整个国家义务,而无力发展。
手工业和工业部门因为国家和社会没有大的消费能力而没落,唯一可以称道的丝绸业和陶瓷业,这两个行业曾经是中国的出口支柱,但前者因为中亚桑蚕业的兴起和他们更符合欧洲人审美的新式印染技术的应用而使中国的丝绸出口萎缩,陶瓷业情况也类似,毕竟运输成本太高,出口一旦萎缩,和外界的信息交往也告式微,也就缺乏了引入先进技术和武器的支付能力。当丝绸没有通过国内或国际交换变成利器火炮,演变出先进的战技时,赵宋皇帝想用400万匹丝绸换取契丹人头只能停留在梦想中。
就中国最发达的长江流域农业来看,其效率也是很低的,关键在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压力下,土地被过度开发,不象欧洲,人均占有土地多,林地,草地和耕地交织,气候也比较适宜,畜力得以生息,从而降低畜力成本,
(至今欧洲的畜牧业成本仍比中国南方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而且,在十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迅速,欧洲经历了黑死病的打击,丧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这至少给了两百年的缓冲期,后来新大陆的发现,使大量人口向美洲迁徙,而中国国家虽大,但可耕地比例是非常低的,人口的压力除战乱外无处释放,使人均土地产出效率很低。经战乱而人口减少的省份很快被其它省份迅速增长的移民所填满。很多人因为无从选择,只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存,使对国家财政无法有所贡献。
其次,农耕社会因其特点,更需要一个大型的国家形态进行自我保护,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国防军须以大量部队据守要地来抗衡飘忽不定的游牧骑兵的机动,中国人口虽多,人均剩余产值非常之低,国家管理和动员对农耕社会的破坏巨大。在古代中国,战争的兵力规模庞大,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力就更大而持久,一场战役士兵的死亡率经常高达50%以上,加上大量从役后勤劳力,脆弱的供应平衡立即被打破,广大农村老弱人口陷入饥荒。
而同时大型的农耕社会国家机器,先天缺乏对生存*权和私有财产的保护。
而欧洲自铁木真之后,没有什么游牧民族的侵扰,尤其西欧地区,这方面的长期财政压力少,战争的相对规模小,后勤补给线短(十字军东征外),国王和贵族对城市税收的依赖大,商业和金融业在城市之间有充足的生存空间,手工业者可以有自己的公会来进行有限的自我表现保护。
可以说,工业革命并不是一夜之间从地底下冒出来的,而是西欧长期充裕的生产力积剩下的瓶颈突破。
中国则长期苦于维持庞大帝国,而缺乏条件。
感慨良多。
卫兵在换岗,用一种非常夸张的方式。他们在长时间站岗时,可以不时大力作蹬脚立正,这样其实可利于腿部血液循环,有以人为本的合理性。
王室贵族从前如今都知道要让百姓们感到敬畏之同时,又要取悦他们,白金汉宫的GUARD SHOW和王室的很多活动,都是用夸张戏剧性的服装,复杂又据说是有史可依的程序,其实都是英国人传统的自娱项目,一场莎士比亚的梦幻。
乔治六世和王太后就葬在温莎城堡皇家教堂的小小一角,旁边只有一块不大的牌子。很多国王和贵族都埋在教堂走道下,无论高贵平贱,你都可以在踩在上面走路,不管他们在生时如何,死后就像谢幕的演员,回到上帝面前和众生一样平等。想到中国历代皇帝寝陵直到毛主席纪念堂,生死事,一人和兆民之间的区别,中西有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