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才村卡才屯
从莫上屯出来,天上开始飘起了雨丝,我们必须又重新爬到山顶再翻到其它屯里去,罗老师带我们走的是一条不明显且非常难走的小路,石头被雨淋后很滑,为防摔跤,我们速度不得不慢下来,既使这样,我仍然常常要手脚并用,也就顾不上腿上的旧伤了。路上碰到两个七十多岁的老婆婆,那两大捆羊草象座小山一样压在他们的背上,有一位还光着脚板在山路上走,让我佩服不己。
卡才屯也有一个教学点,但只有九个学生,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师,因为元旦己经放假,我们没有见到,只好直接到学生家里。
卢伟、卢兵兄弟
在一个乡民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卢伟家,家里只有卢伟和八十多岁的外公在,外公听不懂我们说什么,只是在火塘边上编织着鸡笼,只好由乡民给我们介绍这一家的情况,孩子父亲是上门的女婿,但却因为车祸导致右手残疾、歪嘴巴,妈妈也常年有病,今年一年都在治病中,根本无法劳动。两个孩子的学费全靠外公一天编十个鸡笼去卖来赚取,一个鸡笼大概是卖三毛钱。在我们聊天中,哥哥卢兵也回来了,卢兵成绩很好,现在在西山中心小学读六年级,明年就要升初中了。
因为身上的衣服己经被雨淋湿,走着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但一停下来就感到阵阵的寒意,匆匆了解完情况,我们赶快又走动起来。
[ 本帖最后由 Molly 于 2007-1-5 00:04 编辑 ]
: [卡才屯] (2007-1-4 23:09, 50.9 K)
: [卢伟的外公] (2007-1-5 00:04, 45.03 K)
卢保新的家:
: (2007-1-4 23:35, 53.55 K)
: (2007-1-4 23:35, 48.61 K)
: (2007-1-4 23:35, 38.88 K)
: (2007-1-4 23:35, 38.62 K)
卡才村了洋屯
雨越来越大,我们也越走越慢,罗老师拿了一个胶袋绑在头上挡雨,象足了陕北的农民,想不到因为我们的小心没有摔跤,反而最后罗老师摔了一跤,望着他摸着手肘咧嘴吹气的样子,让我们一阵过意不去。
了洋屯是由三个小屯组成的,每个小屯间都隔了座山,了洋屯一共有人口140多人,36户,学生大多是到西山乡去上学。
谭必专和谭冬梅兄妹俩
房子还很新,是父亲在世时起的,可今天要背起这个家庭的,只有母亲羸弱的双肩,母亲很能干,养羊养猪,供着两个小孩上学,平时还上山砍些夜交藤去卖(注:夜交藤是一种药材,每斤只卖8分钱,一天也就可以砍十几二十斤左右)哥哥很瘦弱,我循例问了一些问题,可不自觉己触动孩子的自尊。 “你在学校,每个星期大概要用多少钱” “不用钱” “哦,那都是从家里带米带菜去学校吃,是吧?” “不吃菜,没钱,只吃饭”
进到哥哥的房间,桌子上摆着整整齐齐的几摞书,还有写好的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竟然桌子上还摊开一本本子,抄着张学友的歌,原来山里的孩子离流行也不远。
从了洋屯的第一个小屯出来,我们前往第二个屯,但是因为家里没有人,所以只是稍等了十几分钟后,我们就往回走了,今天罗老师带我们没有走回头路,绕一大个圈再回到弄累小学,从了洋屯开始、通过白了屯、卡才村委,我们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在晚上快七点的时候,回到弄累小学。
我己经忘了我走了多少路、爬了多少座山,但我却记得我走过的每一家,看过的每一个孩子,我脑海里仍然有他们纯净的眼神,渴望读书的话语。我希望尽我的最大努力把我看到的带到更多人的面前,让更多人来关注、关怀、帮助他们。
[ 本帖最后由 Molly 于 2007-1-5 00:06 编辑 ]
: [了洋屯] (2007-1-4 23:44, 53.71 K)
必专写的毛笔字:
: (2007-1-4 23:47, 36.42 K)
这就是夜交藤,当地人称之为CHUN:
: (2007-1-4 23:48, 51.03 K)
看看我的狼狈相:
: (2007-1-4 23:53, 59.73 K)
一个都没少──罗文信老师的故事
在我们两天的调查中,弄累小学的罗老师一直陪着我们,也让我们从他身上挖到很多感人的故事。 想不到年纪轻轻的罗老师己经是一个 “名人”了,报纸和电视上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但从他那朴实憨厚的笑容,脚蹬旧球鞋,挽起裤脚和我们一起翻山越岭的样子完全感觉不出来。 1994年春,在广州打工的罗文信回家过年,偶听到曾经就读过的弄累小学,原老师病倒了,没老师上课,又到了新学年开学,新老师还没有到,于是,罗文信毅然放弃了广州1200多元工资的工作,挑起了这份临时代课教师的重任。 谁知这一代就是12年,弄累是边远山区的穷村,四周都是石山,且山高弄深,土地贫瘠,村民生活非常困苦,当时的弄累小学也只有三间旧瓦房、缺课桌,还有凹凸不平的地板、黑白不分的黑板,一片狼籍,为了学生的安全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罗老师发动群众募捐资金把教室修好,为了帮助更多因交不起学杂费而辍学的学生回到学校,罗老师想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的勤工俭学的路子,种芭蕉、养兔子、养鸡,后来因为养兔效益不够高,便在家人的帮忙下和别人合伙购买打砖机租给别人,最后把这些所得收入全部用在了学生身上,先后为18名特困学生全免书杂费,并资助了十多位孤儿,常常让他们住在自己家里,一起吃饭一起住。山沟里的孩子穷,在寒冷的冬天里也只穿一两件单衣,穿着凉鞋,罗老师看在眼里,就时常给他们买衣服、买鞋子,买作业本、买学买用具,这对于罗老师每个月50元的代课费是多么不容易呀。 为了孩子们多学点知识,罗老师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日,翻山越岭为孩子们补课,在全乡48所小学中,弄累小学考试成绩从没落下过前五名,但目前为止罗老师仍然是代课老师,工资从最初的50元,升到100元,到现在的150元。因为当地财政贫困,弄累小学每年的免补名额也只有四个。但现在学校的所有学生,罗老师都免收他们的所有费用,自己出钱帮助他们交书费、作业本费等等。他希望山里的孩子都能有学习的机会。 当初因为条件不好,罗老师一直到26岁也还没有娶到媳妇,自从广西电视台和广西南国早报报导了他的事迹后,邻乡的一个女孩竟然为他而感动,放弃家里良好的环境,来到这个穷山弄,嫁给了罗老师,这么多年来一直支持着罗老师的工作,每天给住在家里的孤儿洗衣做饭,实在令人感佩,目前他们己经有了一个三岁可爱的女儿,家庭幸福。 一个偶然的机会,罗老师看到了张艺谋的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他高兴的说:“我们这里是一个都没少!”
回程的路上,收到罗老师的短信:老师是最可爱的人,你们也是最可爱的人,山里的孩子需要最可爱的人,好人一生平安,期待你们再来~~
从巴马赶往南宁,从南宁再坐火车,历经十七八个小时后我们回到繁华的广州,但我相信,无论历经多长时间,山里的孩子永远牵挂我们的心。
巴马,我们还会再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