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查看: 4493|回复: 0

(转帖)慈善榜第五李书福助学上当 穷孩子原是领导子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4 08: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捐资助学,来的却是领导子女

  4月11日,胡润“2006中国慈善家排行榜”在京公布。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2.33亿元的捐赠,在百名慈善家排名中位列第五,成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

  然而,这位慈善家最近却碰到了麻烦:吉利决定资助1000名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完成大学学业。掏钱不难,难的是还得花更高成本找到1000位名实相符的受助人。因为他们上过当:“穷孩子”摇身一变,原来是当地领导之子。

    在慈善捐助中,“诚信”二字一直被打上诸多问号……

  3月30日,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上,吉利控股集团捐助了5000万元,寻访100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资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为了使用好这5000万元,吉利控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受助对象的确认工作,将主要由吉利集团操作,为此还专门成立班子,除了捐助5000万元外,还准备花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到全国各地寻找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寒学子。

   “贫困生”摇身变成领导之子

  从农村走出来的李书福,对办教育情有独钟,让更多贫寒学子上得起学,成为李书福的愿望。

  2001年,李书福要求北京吉利大学创办宏志班,免费供读贫困学子。这个班级招收的对象是延安、遵义等革命老区的贫寒学子,学校免除全部学费和住宿费。第一届招收30多人。

  对当地有关部门送来的学生,北京吉利大学并未怀疑,也未到学生家庭核实。“有相关部门公章,应该没问题的。”北京吉利大学党委副书记席德尧说。

  结果,虽然学生中大部分符合要求,但也有一些人并不贫寒。有些学生学习不刻苦,却穿着奇装异服,配备手机,出手阔绰。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北京吉利大学校长罗晓明说,贫困原因有几种,有懒惰致贫的、有因病致贫的。而前者,并不是吉利要资助的对象。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竟然是当地某领导的子女。

  让学校尴尬的是,好心办善事,却没有得到预期效果,“钱没有花到刀刃上”。席德尧说,并不贫困的学生占用了受助名额,就意味着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得不到帮助;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或家长通过裙带关系、提供虚假信息而获得优惠,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心态,败坏社会风气。

  北京吉利大学无奈之下,决定停招宏志班学生,这个班成了该校第一届也是最后一届宏志班。这并非只是他们的困惑,在很多大学,由于缺乏相应的审核和监督制度,或执行力度不够,扶贫资金流到了并不贫困的学生手中。

   花费10万千里寻访贫困生

  2005年,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李书福出资210万元,设立“未来人才基金”,定向资助100名家境贫寒、无力求学的学生,到其下属的北京吉利大学、浙江吉利技师学院、三亚学院及其他大专院校就学,毕业后即可进入集团工作。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罗晓明要求,务必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

  为确保这一点,吉利控股集团决定自己去找,从2005年7月开始,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派出4支队伍,到贫困地区寻找100名贫困生。

  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教师朱建美是去内蒙古。在离县城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朱建美见到了相关学校推荐的第一名贫困生。这名男生留着长发、抽着香烟,让朱建美极其反感。“住着砖房、有钱抽烟的学生,在当地不算最贫困的。”第一次家访,就让朱建美意识到核实信息的重要性。

  第二天,朱建美坐了1个半小时的牛车,来到第二个贫困生的家。该生的家是用泥巴和稻草秆搭建的小土屋,一个两米多宽的土炕占据了房间的一半,这就是一家5口人的床。孩子虽然成绩不错,但无力继续求学,只能在家养牛。朱建美当场就决定资助这孩子。经过近1个月的寻访,朱建美们最终确定了5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作为资助对象。

  “经过精心挑选,受助的学生都符合条件,他们品德好、学习好、家庭贫寒。”浙江吉利技师学院副院长席德尧说。

  但这也花费了学校和老师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席德尧说,寻找35名贫困生的成本,总共花费近10万元,其中包括广告、差旅等费用。寻找贫困生都要亲力亲为?

  今年,吉利控股集团下属的3个大学,还将寻找1000名贫困生,其中北京吉利大学招收400名,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招收200名,海南三亚学院招收400名。对于今年寻找贫困生的成本,吉利控股集团还没有具体预算,但按照席德尧的估计,在200万元以上。

  除了这千名贫困生,吉利控股集团还给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5000万元,这笔钱也是要资助1000名贫寒学子上大学。至于这1000名符合条件的贫寒学子如何才能找到,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罗晓明说:“集团将投入更大的资金和力量,寻访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而找到孩子确认之后,吉利控股集团将把钱给基金会,再由基金会资助给指定的贫困学生。

  罗晓明感叹,在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够健全以及相关机构不透明的情况下,企业自己运作自己的捐资很有必要。


  但疑问仍然存在。这样的开销真的值得吗?真的需要捐资企业亲力亲为吗?如果有专业的中间机构帮助寻访受助对象,效率是否更高一些?对于一些慈善机构,资助人为何投了不信任票?这些问题的解决,也许比多一笔捐助资金更为重要更为急迫。据《人民日报》
【爬爬小山,喝喝小酒,品品香茶,过过快乐平凡小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大本营户外活动俱乐部 ( 湘ICP备2020024261号 )

GMT+8, 2024-12-28 19: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