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4日,揭秘阳江海域“南海一号”水下考古情况后,这艘文物数万、价值连城的宋代古沉船,备受世人关注。一年多来,“南海一号”打捞发掘的准备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昨晚(12月5日)8时,广东省文化厅和阳江市在闸坡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用于展览和保护“南海一号”,选址该市海陵岛闸坡十里银滩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定于今日(12月6日)奠基。
“南海一号”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于阳江海域,被考古专家确定为南宋时期的一艘木质远洋商船,船上文物数以万计,而且多为国家一级文物,号称“海上敦煌”。如此价值连城的木质古沉船,其打捞发掘必须有严密的保护措施配合,而先期建设一座专门的博物馆更成为重中之重。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广东省的支持和努力下,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于今日奠基。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重大建设项目,是建国55年来广东省在广州地区以外投资最大的文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6亿元,整体建设用地达12.9万平方米,控制用地10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75万平方米,主要由“一馆两中心”(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构成,设有陈列馆、水晶宫、藏品仓库等设施。
博物馆建成后将解决“南海一号”宋代沉船文物打捞起来后收藏、保护、研究和展览场馆等问题,对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按照计划,该馆可望在2007年底建成开馆。
海上丝路博物馆亚洲第一
为保护宋代沉船“南海一号”,广东将投巨资近2亿元
昨晚,来自境内外的22家媒体30多名记者在阳江市闸坡参加了省文化厅和阳江市在这里联合举办的一次新闻发布会,把老记们吸引到这里来的,是如今闻名遐迩的一艘古沉船——“南海一号”,以及专门展览保护“南海一号”的即将奠基的广东丝绸之路博物馆。
从一年多前记者的“二人小分队”独家采访,到今天22家媒体参加的上规模的新闻发布会,“南海一号”受关注的程度可谓直线上升。
整体打捞保护成就“世界首创”
2002年10月,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李兰芳在阳江主持召开有国家文物局、省文化厅、中国历史博物馆及阳江市负责人参加的“南海一号”文物保护工作会议,会议对“南海一号”的打捞、整理、保护工作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达成了共识。按“原地打捞、整体保护、就地展示”的原则,初步确定了整体打捞“南海一号”的方案。
整体打捞方式在世界考古史上尚属首次,是水下考古的一个重大创新。就连素有“水下考古之父”之誉的美国人乔治巴斯,观看了整体打捞方案的模拟试验后也赞不绝口。
昨晚,笔者探询了“南海一号”整体打捞的具体方案。据透露,“南海一号”打捞开始后,作业人员将运用水下工程“异地搬迁”沉船,将沉船船体、承载文物以及周边淤泥一起,从现在开放式零能见度海域,整个搬移到能见度清晰、环境相对封闭、无潮汐、洋流及海洋生物影响的博物馆“水晶宫”内发掘、保护。
景李虎表示,“南海一号”的考古发掘,要争取在世界上第一次实现同类文物的整体迁移、打捞和保护;广东海上丝路博物馆的建设,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少见的。
十里银滩划出13万平方米用地
对广东海上丝路博物馆最终水落石出,出席发布会的阳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桂雄和副市长郑尤坚都表达了喜悦之情。冯桂雄说:“这是阳江的光荣,阳江的机遇。”
从宋代盛极一时的阳江石湾窑、阳西县溪头镇北寮村沿岸沙洲的宋元文化遗址及“南海一号”的发现等相关实物史料综合分析,在早期近岸航线上,阳江依靠诸多天然良港等自然条件,为海上丝路航船提供避风、补给,后来还通过货物集散、中转、生产产品加入等方式,在海上丝路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选择离“南海一号”沉船最近的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为博物馆的建设场址,提升了阳江在海上丝路当中的地位。
为此,阳江市早在“南海一号”刚发现时,就大力支持沉船的发掘工作,积极加强保护文物及弘扬海上丝路文化,率先在阳江进行“一馆两中心”的立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协调领导机构,并制定了时间表,在“十里银滩”上无偿划拨13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用于建设“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古代货船文物将现世人面前
2001年至今,对“南海一号”沉船探测一直在顺利地进行,至今已打捞出水的金、铜、铁、瓷类等器物4500多件,宋代铜钱6000多枚。根据初探,“南海一号”沉船所载文物以瓷器为主,分属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南宋几大著名窑系的外销瓷器,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远非陆地出土的同类瓷器所能比。
专家认为,对这些水下文物资源进行勘探和发掘,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路密切相联的一段历史空白。“南海一号”沉船及其所载文物最终出水后,将成为海上丝路专题博物馆的藏品,相比之下,较福建泉州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更具特色。
今年5月,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海洋学家吴京在阳江考察“南海一号”出水文物时惊叹不已,直呼“南海一号”将改写中华民族的海洋文化史。吴京说:“‘南海一号’最具价值的东西有两样,一是瓷器,二是古船。之前,这种船只在史书上有记载,人们尚未见到实物。‘南海一号’古沉船是迄今为止惟一走出史书摆在世人面前的中国古代远洋货船文物。”
“水晶宫”揭秘
巨型玻璃缸供观赏文物 保护陈列方式世界未有
按照构想,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将成为以“文物保护、协调环境、旅游开发”为出发点,以文物保护为核心,以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为原则,以“藏以文化底蕴,寓意时代意念,融以自然神韵”为目标的“世界一流、亚洲一流”的现代化专业性水下博物馆,与“南海一号”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相匹配。
基地建筑的总体布局由北向南展开,并以水晶宫引出的中轴线作为贯穿基地南北的结构主轴,使建设基地上的各功能部分以及基地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博物馆藏品规模确定为3万件,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总建筑面积25840平方米,总投资19327万元。其中:主体工程为博物馆主体,包括“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与研发中心、后勤服务中心、水晶宫、水上舞台,建筑面积16550平方米,工程投资15979.6万元,为省财政拨款。辅助工程为娱乐城(潜水俱乐部、风帆俱乐部)以及供旅游娱乐的商业街道,建筑面积9290平方米,工程投资3348.1万元,通过市场运作解决。
“水晶宫”是一个巨型玻璃缸,其水质、温度及其他环境都与沉船所在的海底完全一样。“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水后,将从海底平移到玻璃缸里,供人们观赏。通过“水晶宫”的透明墙壁,还可以看见水下考古工作者潜水发掘打捞文物示范表演。神秘的海底宝库一点一滴地呈现于世的全过程都能被游客观赏到,这种保护和陈列方式,在世界范围的同类主题博物馆中是前所未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