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查看: 1063|回复: 0

凝固于河西走廊——千年的故关与鸣沙山

[复制链接]

68

主题

336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4890
发表于 2003-2-11 13: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凝固于河西走廊——千年的故关与鸣沙山 (一) 绵延近千公里的河西走廊北面就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大片连绵的戈壁和沙地也是这里独特的风景线。 曾经的草场,植被已遭破坏,地表已经干涸,风卷黄沙,这里也成了北方最强的风沙尘暴的源地。 头巾加口罩已成了河西妇女抵御风沙的装束。 昨日的阳关城早已被历史所湮没。戈壁沙丘间,一座土红色的砂质山峰上,仅剩下了称为“阳关耳目”的一座汉代烽墩残存。 没有了残垣断壁,没有了驼铃声声。今日长长的新修回廊外,只剩下围栏中的夯土墩在风沙中诉说着丝路南道上曾经的悲欢故事。只剩下铁黑色的出土城砖昭示了曾经的似铁雄关。 阳关铁砖磨制的"阳关砚",据说磨墨会冬不结冰,夏不缩水。 “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则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 玉门关因和阗美玉由此输入中原而得名:相传为换回丝绸,于阗国王专门人押运玉石到中原。可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关城就会昏迷不醒。束手无策时,一位老人告之“要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关神才会高兴”。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后,骆驼才平安地到达了长安。关城也因城门被砌上了一圈玉石而被称为了玉门关。 它和阳关都是汉代霍去病率兵西征获胜后,修建在河西走廊连接西域的两座重要关隘。 可惜玉门关距离敦煌市之间还有百公里的戈壁滩。秦时明月汉时关,昨日的辉煌也早已不再。 余下的只是一座耸立在干枯的疏勒河道旁,戈壁滩中已有部分坍塌的废弃正方形小城堡。黄土夯筑,沟壑纵横。长宽阔不过20余米,残垣高不足10米,马道宽不足1米。 除了苍凉和对当日商队不绝,使者往来的繁华遥想,两千多年前的玉门关远没有想象中的辉煌。 据说幸运的人会在这里的戈壁上看到海市蜃楼的奇观。 玉门关以西不远处,还有一段汉代长城的遗址,用板土芦苇筑成的长城至今仍基本完整。 这里我看到了峰燧边出土的引火苣,这些报警用的积薪长短之不一。短的如扫帚,长的可达两米,今天历经风雨的它们都已变成了化石般地坚韧。 除了弓弩刀戈的残件,汉长城的烽燧中还出土了千多枚价值不菲的汉简,有从户籍到文书等历史记录。 拍下了当年夹杂着麦草的长城土砖,照下了两千多年前汉简上“玉门都尉府”的字样。 一块竹片上更是“敦煌”两个清晰的墨色大字,应是当年的令牌。 另一块上还有方面,大耳,圆帽,长发的奇特人行图案,不知何其用也。 看着历史上河西走廊的地图模型,汉长城蜿蜒而去,烽燧和城堡沿着长城四散在山口河流边。 看着大唐河西节度使的记功石碑,黑色残缺的碑面,班驳磨损的文字。看着点燃不同数量烽火所代表的含义。 置身长城与边隘之间,仿若可以再次感受到那个烽烟四起,铁马金戈的年代,使人慨慨历史的沉重和变迁。 距玉门关13公里处,古疏勒河的南边,就是汉代玉门关守卒的粮仓,即俗称“大方盘城”的河仓古城,其面积远大于不远的玉门关。今日虽经千百年的风蚀,仅存断壁和四角角墩,但犹可看出当年以船为渡,存储粮草的不凡气势。 (二) 恍然中回去了。 人人都说甘肃的姑娘好,宾馆前台的小姐果然含着笑告诉我了如何走进敦煌鸣沙山的路径。 经过了塔克拉玛干,爬上过最大的哈密鸣沙山,此时当然是不想买那50元门票的了。 走过了敦煌影视城,穿过了鸣沙山旁边的最后一抹绿色的树林。 从高达数十米的沙山侧面登了上去,人在往上爬,沙在往下滑,巨大的坡度甚至无法走上一条垂直的线。 更高的山都已走过,沙丘自然是无法阻住自己的脚步。 沙粒灌满了鞋子,走上去了,走到了沙脊的最高处,阳光下是一道道刀刃般的弧形峰线,远处黃涛翻滚,云影相间,连绵不绝,柔软起伏。 可见天地之开阔,可感心胸之明朗。 沙山下面一弯碧水就应是那著名的月牙泉了吧,水边的亭台建筑旁竟还有几许蔓延的绿色。 无边的黄色中的碧绿,恬静舒适而养眼,游人则仿若小点。 极目远眺,沿着坡度很巨大的阴面冲刺了下去,下面是沙,四处都是淡黄的沙。 极快地就冲了下来,仿佛飘落下一般。后面留下了一排自己的印记,风很快就会把它们拂平的。 史书记载,在晴朗的天气,即使风平沙静,这里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这样才有了"沙岭晴鸣"之说。 据说从这里登山下滑,沙子会发出隆隆的响声,如鼓鸣,似雷声,鸣沙山也才因此得名。 "雷送余音声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 鸣沙山又称神沙山,其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绵延东西80里,南北也宽有40里,整个山体由各色细软沙粒堆积而成, 山形也相当的漂亮。 走进弧形的月牙泉,其现长不过200米,宽不过40米,水深不足2米,丛丛开着黄色小花的芦苇倒映在水中。白杨垂柳和沙枣静静地偎依在水边。 沙丘,云影也倒映在一弯新月般的水中。那样的清澈和神秘。 银沙碧水和谐地共处,尽显无比的清幽美丽,女子般的温存婉约。 月牙泉被称为了天下沙漠第一泉。 吃了月牙泉中的铁背鱼和七星草,传说就可以长生不老了。 更有记载“亘古沙不填泉,久雨不溢,泉不涸竭”。从东汉至今,月牙泉千百年来不曾为流沙而淹没,不曾因干旱而枯竭。尽管风沙肆虐,月牙泉至今依然碧水粼粼。 查证了一下,其实是因月牙泉四面虽沙山高耸,但在月牙形的山坳中,因空气力学原理,风会向上旋,于是泉周流下的沙子又会被送回四面山脊的另一侧,这就是泉水不被沙所掩盖的原因。 但干旱和其源头党河的断流,月牙泉比以前小了许多,浅了许多。现在如果不是用人工的方法来保持泉水水位,千年不干枯的月牙泉很可能很快就会完全干涸了。 游客不是很多,这里可以赤足爬山、可以滑沙,可以骑骆驼登沙丘,也可以跳滑翔伞和进行沙浴。 鸣沙山高不过百米,但要不借助收费的木梯登上山顶,确实也不容易。 陡峭沙壁,绵绵细沙,进一步就要退半步,甚至需要手脚般的往上爬。喜欢这种挑战,好在我还有登山杖,一旁滑沙的人们向我喊着加油。 登上山顶,踩破刀刃似的山脊线,身后更是一片值得记忆的脚印。 远处的沙峰有如起伏的波浪,连绵澎湃,气势磅礴。沙纹则如风后水上的涟漪,回旋迭宕,起伏扩散。 和当地人聊起了沙山鸣响之谜。 根据如今的研究和推测,沙鸣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是因静电而发声。沙粒向下流泻,含有石英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可发出响声 一是因摩擦发声。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即可发出爆裂声。 加之沙峰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共鸣箱,流沙下泻时发出的摩擦或放电声引起了共振,再被天然共鸣箱放大了音量,也就形成了巨大的沙鸣回响声。 都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听到那神奇的鸣沙声,但我了解的却是需要有百人同时滑沙才可能有那鸣沙声,敦煌市还专程组织过两次百人滑沙活动进行了验证。 滑沙也很有趣,竹片制成的小滑板会带着紧贴的你从沙山的高坡直冲而下。 荡起的风从两肋滑过,激起的沙从从全身泻过,沙浪滚滚,风驰电掣。令人惊心而又回味无穷。 不幸是我的帽子被刮飞了,又得再爬上一次那座高高的沙山,沙粒飘进了身上的每一个角落。 连绵沙山的日落也将是非常的动人。 (草于陕西)
[此贴子已经被自由感觉于2003-2-10 17:08:13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自由感觉于2003-2-11 13:17:13编辑过]
一起把zn和fb进行到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大本营户外活动俱乐部 ( 湘ICP备2020024261号 )

GMT+8, 2025-1-11 12: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